独具风情
“佛山有什么特色吗?”久未谋面的朋友扔来一句话。我愣一下说:“婚礼红包”。
金秋十月,属于多婚的季节,很多情侣都赶在这个季节“拉埋天窗”,大摆筵席派发“红色请柬”。如果有人请你喝喜酒你知道应该封多少钱红包吗?主人家应该怎样回礼才不至于失礼呢?众所周知,在广东,佛山人摆喜酒一般是不收红包的,即使收了红包,也只会收十元八元,或者折角、撕边后全额退回给客人。
一处乡村一处例,佛山这块古老的大地上,这种独具风情的婚礼“红包”,究竟经历了何种变迁?有些什么文化背景?又纠结了怎样的百姓趣事?
1 佛山特有的红包风俗
外地人参加佛山本地人的婚礼,可能会因为各地风俗不同,闹出不少笑话或小误会。
近日,在同济广场上班的湖南人小王喝同事辉仔(佛山本地人)的喜酒,就出现了尴尬一幕。
小王回忆说,当时他带着200元红包,一看到辉仔跟新娘在迎宾,就立刻递上红包,并祝愿新人白头偕老。但小王刚刚转过身,辉仔就塞给小华同一个红包。
“这怎么行呢?”看到自己红包“被退”,小华满脸尴尬,难道主人家嫌包得太少?“我坚决不收回。”辉仔看到满脸通红的小王,恍然大悟,立即赔笑地说:“佛山人摆酒,人家送礼过来,都回礼,这是我们这边习俗。”听到主人家这样说,小王脸色马上转为和颜悦色,随手收下红包,痛痛快快地喝喜酒。
网友“偶然”说:“在顺德喝过喜酒的外地人常常感到奇怪,顺德人为什么不收红包?中国大部分地方摆喜宴,客人送红包,主人收红包,都是很正常的事。红色请柬也因此被人称为‘红色炸弹’。我在顺德十年,参加过无数喜宴,有城里老板的,有政府官员的,有农村农民的,但无一例外的是:要不就在我送的红包上撕一个口子,马上还给我,说收到了;要不就是只收10元,把剩下的退还给我。”
而南海人刘先生介绍,自己有一个同学娶了个顺德女孩,在喜宴上,客人送的红包女家都是原封退还,还再回一封利市。
4 佛山80后的红包观
a、比想破脑袋送东西好
今年“十一”期间,28岁的晓彤共参加了4场婚宴。10月1日当天就有两场婚宴,无奈她只能参加一场,另外一场她委托朋友将喜钱捎了过去。有一场是香港的亲戚,她听说香港人叫红包为“人情”,结婚的时候,有些人会当场拆“人情”作为婚礼上的一个小节目,于是,她也不敢包得太少,不过她认为,这么多年下来,包红包已经深入人心,比较实在,总比想破脑袋送东西好。
26岁的村尘是佛山一名网络媒体记者,他觉得如果是很熟悉的朋友,包来包去还不如全部省掉,反而是关系一般的同事或朋友应该互相“意思”一下,不过现在单位里大家都默默地遵守这样一个“规矩”,但凡同事结婚,不管是新报到的还是上级领导,一律上缴100元,由单位办公室统一收取,并在报纸上刊登一则祝贺广告。“我觉得这样的规矩蛮好的,省了客套,也减轻了大家的负担。”他说。
b、风俗不能随意改变
土生土长的禅城人李医生今年28岁,工作至今,他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婚礼无数,算一算,送出的红包也为数不少,由于地域不同,导致风俗也各不相同,他认为,佛山这个习俗非常好,送红包理所当然,佛山人这个传统习俗——礼尚往来可不能丢失。
25岁任职外贸公司翻译的佳佳来自湖北,她认为,风俗不能随意改变,同时也是改变不了的,还是得入乡随俗。
c、新客家人喜欢回老家摆酒
桐桐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市,由于在这边读大学,毕业后也顺其自然地留在了佛山。依从家乡的标准,桐桐的红包都是500元起包,害得她在同事面前抱怨,得勒紧了裤腰带,谁知主人家却是全额回礼。可是不久前,轮到她自己结婚了,婚礼宴席一算下来是一笔很大的金额,两小夫妻根本难以承受,于是他们就回自己的家乡操办,因为依家乡规矩,红包是不用回的,这样自己就可以办一场隆重的婚礼了。来自广西南宁的小余认为,在佛山办婚礼的费用开支不少,有些新客家人觉得如果回老家摆酒就可以全收红包,所以回乡办酒席会划算多了。
和你一起走到世界尽头